summaryrefslogtreecommitdiff
path: root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dev-tools/testing-overview.rst
blob: b7a1d13da6c6612d4b68715545cb1029d6314409 (plain) (blame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
93
94
95
96
97
98
99
100
101
102
103
104
105
106
107
108
109
.. SPDX-License-Identifier: GPL-2.0

.. include:: ../disclaimer-zh_CN.rst

:Original: Documentation/dev-tools/testing-overview.rst
:Translator: 胡皓文 Hu Haowen <src.res@email.cn>

============
内核测试指南
============

有许多不同的工具可以用于测试Linux内核,因此了解什么时候使用它们可能
很困难。本文档粗略概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,并阐释了它们是怎样糅合在一起
的。

编写和运行测试
==============

大多数内核测试都是用kselftest或KUnit框架之一编写的。它们都让运行测试
更加简化,并为编写新测试提供帮助。

如果你想验证内核的行为——尤其是内核的特定部分——那你就要使用kUnit或
kselftest。

KUnit和kselftest的区别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.. note::
     由于本文段中部分术语尚无较好的对应中文释义,可能导致与原文含义
     存在些许差异,因此建议读者结合原文
     (Documentation/dev-tools/testing-overview.rst)辅助阅读。
     如对部分翻译有异议或有更好的翻译意见,欢迎联系译者进行修订。

KUnit(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unit/index.rst)是用于“白箱”测
试的一个完整的内核内部系统:因为测试代码是内核的一部分,所以它能够访
问用户空间不能访问到的内部结构和功能。

因此,KUnit测试最好针对内核中较小的、自包含的部分,以便能够独立地测
试。“单元”测试的概念亦是如此。

比如,一个KUnit测试可能测试一个单独的内核功能(甚至通过一个函数测试
一个单一的代码路径,例如一个错误处理案例),而不是整个地测试一个特性。

这也使得KUnit测试构建和运行非常地快,从而能够作为开发流程的一部分被
频繁地运行。

有关更详细的介绍,请参阅KUnit测试代码风格指南
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unit/style.rst

kselftest(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selftest.rst),相对来说,大量用
于用户空间,并且通常测试用户空间的脚本或程序。

这使得编写复杂的测试,或者需要操作更多全局系统状态的测试更加容易(诸
如生成进程之类)。然而,从kselftest直接调用内核函数是不行的。这也就
意味着只有通过某种方式(如系统调用、驱动设备、文件系统等)导出到了用
户空间的内核功能才能使用kselftest来测试。为此,有些测试包含了一个伴
生的内核模块用于导出更多的信息和功能。不过,对于基本上或者完全在内核
中运行的测试,KUnit可能是更佳工具。

kselftest也因此非常适合于全部功能的测试,因为这些功能会将接口暴露到
用户空间,从而能够被测试,而不是展现实现细节。“system”测试和
“end-to-end”测试亦是如此。

比如,一个新的系统调用应该伴随有新的kselftest测试。

代码覆盖率工具
==============

支持两种不同代码之间的覆盖率测量工具。它们可以用来验证一项测试执行的
确切函数或代码行。这有助于决定内核被测试了多少,或用来查找合适的测试
中没有覆盖到的极端情况。

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dev-tools/gcov.rst 是GCC的覆盖率测试
工具,能用于获取内核的全局或每个模块的覆盖率。与KCOV不同的是,这个工具
不记录每个任务的覆盖率。覆盖率数据可以通过debugfs读取,并通过常规的
gcov工具进行解释。

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cov.rst 是能够构建在内核之中,用于在每个任务
的层面捕捉覆盖率的一个功能。因此,它对于模糊测试和关于代码执行期间信
息的其它情况非常有用,比如在一个单一系统调用里使用它就很有用。

动态分析工具
============

内核也支持许多动态分析工具,用以检测正在运行的内核中出现的多种类型的
问题。这些工具通常每个去寻找一类不同的缺陷,比如非法内存访问,数据竞
争等并发问题,或整型溢出等其他未定义行为。

如下所示:

* kmemleak检测可能的内存泄漏。参阅
  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memleak.rst
* KASAN检测非法内存访问,如数组越界和释放后重用(UAF)。参阅
  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asan.rst
* UBSAN检测C标准中未定义的行为,如整型溢出。参阅
  Documentation/dev-tools/ubsan.rst
* KCSAN检测数据竞争。参阅 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csan.rst
* KFENCE是一个低开销的内存问题检测器,比KASAN更快且能被用于批量构建。
  参阅 Documentation/dev-tools/kfence.rst
* lockdep是一个锁定正确性检测器。参阅
  Documentation/locking/lockdep-design.rst
* 除此以外,在内核中还有一些其它的调试工具,大多数能在
  lib/Kconfig.debug 中找到。

这些工具倾向于对内核进行整体测试,并且不像kselftest和KUnit一样“传递”。
它们可以通过在启用这些工具时运行内核测试以与kselftest或KUnit结合起来:
之后你就能确保这些错误在测试过程中都不会发生了。

一些工具与KUnit和kselftest集成,并且在检测到问题时会自动打断测试。